<
t1b9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重生09:合成系男神 > 第666节
    现在全基地对他的好感度,都被刷爆了,消息灵通的很!

    孙局长道:“一个印度客户的商业卫星发射单,那边的家伙坏的很,付了很小一笔订金,按道理发射前是要结款的,结果居然要求发射成功再打钱,否则就甩单……我们官司已经打了好几个月了……”

    发射失败的可能性不是没有,但都是有保险的,而且保费也在发射费用里,根本没必要搞什么“成功再打钱”。

    明摆的有问题,所以孙局长直接叫停了,哪怕载荷舱是定制的,也要及时止损。

    只能说,你永远能相信印度客户……大国航天局?全球龙头企业?没有他们不敢坑的!

    在孙局长对印度客户的碎碎念中,周瑞也知道了这枚“外贸甩单火箭”的情况。

    型号是‘长征二号丙’,是目前中国航天“商发”最常用的中型火箭。

    只有两级,没有捆绑助推器,也就是直上直下的一大根,燃料系统为液体。

    属于最稳妥、最熟悉的型号,西昌基地拥有很丰富的经验,非常合适进行“火箭回收”的研制改造。

    至于“载荷舱”是印度定制版,周瑞表示也没什么,反正到时候也不准备真的发个啥上去。

    不行就绑块儿五花肉,意思意思。

    孙局长表示,这枚火箭可以以成本价的一半,出售给太一天工。

    本身“商发”一次的报价,是在两亿人民币左右,但这可不光是火箭钱,还包括发射、燃料、场地、指挥、保险、以及航天局的利润。

    这就和你饭馆点菜,不可能只算材料价,火灶、房租、水电、服务员工资、给关二爷插的香,都算在里面的。

    以“长征二号丙”为例,实际的制造成本,大概3000万左右,是很成熟的产品。

    至于为什么只收成本的一半,是则是因为“火箭回收”本身,就是双方共同研发,另一半,是航天局的投入。

    敲定这件事之后,两人算是皆大欢喜,孙局长解决了那枚火箭去处的小麻烦。

    周瑞也成功打发了时间……

    由于是“现货”,孙局长报会讨论之后,很快啊!周瑞的第一根火箭,就从东三省打包发货了。

    各部件将经历铁路-公路的连续转运,朝西昌出发。

    周瑞走出办公室,心情舒畅。

    都是要公开的东西,没什么藏着掖着的了,说不得回头还得开发布会呢。

    打开手机,直接编辑了一条推文。

    “周瑞(开明智能ceo)”

    “拥有了人生第一枚火箭,虽然是半价的,不知道比同龄人落后的多不多……”

    第749章 垂直总装,火箭入塔!

    周瑞自曝购买了人生第一枚火箭,这个消息一如既往的,在网络上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。

    “有人二十几岁买了火箭,而我二十几岁第二根半价的甜筒,都找不到人合资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想在周总的大火箭上练深蹲!”

    “半价火箭,还行吧,不是全款,要继续努力……”

    宿舍中,周瑞翻了翻自己的评论区。

    反手给“练深蹲”的那个直接拉黑,禁言到了2077年。

    点进去看了,是个男号。

    不杀留着过年么?

    手机放在一边,周瑞继续在面前的纸上写写画画,而他身边的车乾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纸面上,赫然是一份“火箭回收智能配件”设计图。

    是车乾提供的。

    作为周瑞认为很有灵性的工程师,这段时间他已经完成了一些设计工作。

    而周瑞,则是在帮他查遗补漏,批注修改。

    “老大,整流罩也要回收么?没必要吧?”

    “没必要,那玩意不值钱。”

    车乾的方案,就是最早那个。

    在火箭表面,增加调节推进器,以及可控风板。

    然后将所有设备进行智能内组网连接,使得火箭部件在落地的过程中,可以不断调节姿态,最后缓速、笔直的落地。

    其目标和原理,其实与“嫦娥三号”落月的方式有点像,但更复杂。

    尤其是一些大型部件可是很重的,为了获得足够的推力,调节推进器的推力不能低,要利用火箭自身的燃料系统才够。

    算上预留存燃料,必然会降低火箭的有效载荷。

    不过嘛,依旧是利大于弊!

    相当于以前800块上二楼洗脚,一次60分钟。

    现在300就能上楼,一次45分钟,哪个划算自然不言而喻。

    加一个钟都比以前便宜!

    大不了咱勤洗脚呗!

    宿舍内,只有两人刷刷的书写声。

    说了八月搞定“火箭回收”,就绝不拖到九月。

    哪些是现场改造的,哪些是提前订购的,又需要哪些工具,今晚就要定下来,着人去安排。

    毕竟……明天就要进“塔”了。

    嫦娥三号……即将正式进入发射程序了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七月,29日。

    宜嫁娶,纳畜,求嗣,百无禁忌。

    今天,是“长三乙”进发射塔的日子。

    西昌基地共有两个发射塔,本次任务启用的是“二号工位”。

    所谓发射塔,可以理解为一个会“变形”的钢结构大楼。

    想象一下,一栋百米高的正矩形大楼,其内部是回字形中空的,可以容纳一整根火箭。

    它的一面,可以让火箭的大型部件进入,然后利用楼顶的吊装设施,将部件在楼内一截一截的往上组装。

    就和搭积木一样,名为:垂直总装。

    大楼的每一层,都可以正对着相应的火箭高度,整栋大楼就是一座立体的工厂。

    每个部分,对应的不同的楼层,工程师可以按需要,近距离操作,甚至走来走去。

    等到火箭彻底组装完成,发射在即的时候,大楼的另一侧,会竖着打开。

    下方的“转移平台”会将火箭缓缓挪出来,不会太远,几十米就够了,让火箭头上不再有“盖”,得以发射。

    当然,不同国家,有不同国家的发射塔模式。

    比如有一些是火箭不动,塔后挪开让位置的,以及“放倒”组装,再用特殊工具“扶直”的,多种多样。

    小型火箭,甚至可以直接用“车”发射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啥,火箭和导弹,只隔了一层窗户纸。

    西昌发射塔,都是全封闭永久结构,所以外表看上去,像大楼胜过“钢塔”,这种结构成本高,耐用性和功能性却强,也是国内的主流方式。

    周瑞一大早,就来到了准备场,协助火箭部件转运。

    看着巨大的火箭部件,被小心吊装在特种车辆上,周瑞有种心潮澎湃的感觉。

    单春元依旧有些别扭,说道:“其实你不用来的,直接去塔里就成。”

    周瑞却摇摇头:“来取经,就不能挑食,所有环节都要懂。”

    毕竟未来,他是要自己拥有发射中心的男人。

    从吊装,到转运,甚至这台特殊车辆。

    这些活未来不会是他干,但他至少要懂,要了解。

    单春元嘴皮子磨了磨,最终还是没说话。

    这几天来,周瑞大部分时间在“准备场”泡着,并且和他们打成了一片。

    他和周瑞也算朝夕相处,同衣同食……

    就差一个抵足而眠了。

    说实话,对这位周教主的看法改变许多。

    原本以为,这位除了拥有一家世界五百强,是个高考状元,是个音乐才子,是个亿万富翁,是个毕业论文登《科学》的天才,是个篮球高手,是个八块腹肌拥有者……

    他还能有什么能耐?

    不过现在么,单春元不得不承认,这位还是一个精于技术,脚踏实地的优秀工程师。

    而且在以他看不懂的速度,飞速的掌握着“火箭技术”的方方面面。

    第一天的时候,还会问一些简单问题。

    第三天的时候,已经是别人问他问题了。

    周瑞的策略是对的,主动招惹一下后,一个对他完全不感兴趣,甚至很排斥的人,现在满脑子都是他。

    只不过之前是想:他凭什么啊?

    现在是想:他为什么啊?

    根据“发射塔”的工作原理,火箭自然是从底部一节节往上装的,先运进塔内的,恰好是周瑞来时路上,碰见的那个巨大的尾端发动机部。